欧阳姓氏,为汉姓复姓之首。在宋朝,欧阳姓约有22万多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29%,排在69位,为百家大姓之一,位列《百家姓》复姓的第4席,人口总数居复姓首位。当代欧阳姓的人口约88万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07%,排在全国姓氏第149位,与诸葛、司徒、司马是中国最常见的复姓。
欧阳姓源流单纯,源出姒姓。
欧阳姓氏,其远祖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,得姓已有2300多年。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传颂的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,黄帝的嫡系后裔。相传中国上古帝舜时,鲧(gun)的妻子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,生下禹。因此,禹治水成功后,舜便赐姒姓(姒是苡的同音字)于禹。
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,他有4位妃子,生了25个儿子。元妃西陵氏,也就是发明养蚕的嫘祖,有个儿子叫昌意。昌意的儿子是颛顼(zhuanxu)。夏禹是颛顼的孙子。当时的皇帝是尧,那时中原地带洪水滔天,民不聊生。帝尧让颛顼的儿子鲧去治水。鲧用堵塞的办法治水,结果失败,被尧处死。
舜向尧推荐鲧的儿子禹去治水,这时禹只有20岁。他立刻与益、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帮助,充分总结出父辛失败的经验之后,他对治水方法进行了改革,由原来的截堵改为了疏通。他为了治水,不怕苦不怕累,费尽脑子,历尽艰辛,长达13年,凿开了龙门,挖通了九条河,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,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。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,成为历史佳话。
(大禹)
尧死后,当时推行禅让制,舜继承了帝位。舜年老后,让禹接了班。后来禹的儿子夏启建立了夏朝,传到他的后裔少康时,封他的一个儿子于会稽(今浙江绍兴),建立越国。从此,这支夏禹的后代便在当地发展繁衍,并且经历夏商周几个朝代,一直王位相传。直到春秋时期,越王的王位传到勾践(姒勾践),史称越王勾践,他曾吞并邻近的吴国,参与中原地区的争霸,是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。
后来王位传到他的六世孙越王无疆手上,这个无疆也是一个一心想振兴祖上霸业的有为青年,可惜他受到齐人的唆使,出兵攻打楚国,结果被楚威王所灭,无疆也被楚军所杀。无疆的儿子们争夺王位,各居一方,小儿子蹄占得乌程(今浙江省吴兴县)的欧余山,由于位处山的南面,又称之欧余山之阳,自任为欧阳亭候。他的子孙就用此封地为姓氏。
(越王勾践)
据历史记载明朝洪武年间,从山西洪桐县,有欧阳姓氏移民到山东、河北一带,其中山东济宁、枣庄、荷泽等地的欧阳姓氏以济宁邹城、嘉祥人数居多。湖北枝江欧阳氏族为欧阳修长子欧阳发后裔,又号六一居。
当今,欧阳姓主要分布在江西彭泽县、吉安、永平、万载、福建龙海、湖北枝江、荆州、潜江、广东广州、河源、河南新郑、四川绵阳、遂宁、安徽阜阳、滁州、湖南长纱、隆回、贵州、广西滕县等地。湖南为当代欧阳姓第一大省,居住了欧阳总人口的43℅,全国形成了以江西、湖南为中心的欧阳姓聚集区。
(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)
渤海郡:据《郡望百家姓》记载,欧阳氏望出渤海郡。西汉时置郡,地点在今天的河北自沧县。
画荻堂:宋朝的欧阳修,三岁就死了父亲,家里很穷,上不起学堂,他母亲是一位大家闺秀,念过书。母亲非常希望他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,于是决定自己教他,买不起纸张,母亲就以沙地作纸,以荻作笔,教他识字。经过刻苦的学习,欧阳修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。欧阳修早年居所称为“画荻堂”。
六一堂:欧阳修号六一居士,即“藏书一万卷,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,有琴一张,有棋一局,常置酒一壶。以吾一翁,老于此五物之间,是岂不为六一乎?”其后裔将家族的堂称为“六一堂”。
渤海堂:欧阳氏望出渤海郡,故有此堂名。
欧阳生,西汉学者,字和伯,千乘郡(今山东省广饶县)人,幼习经学,将《尚书》29篇分解为31篇,为《周诰》、《殷庚》作了详细注解,著有《欧阳章句》41卷,《欧阳说义》两篇,成为西汉今文《尚书》欧阳学说的开创者。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。
欧阳歙,东汉光武帝时宰相。为人廉恭礼让,以祖传“伏生尚书”任博士。教书育人,任用贤才,颇有政绩。
欧阳建,西晋哲学家,字坚石,渤海南皮(今河北南皮东北)人。曾任山阳令、尚书朗、冯翊太守等职。出身豪族,有才华,时人称“渤海赫赫,欧阳坚石”。主张名称可以区分事物,言辞可以表达思想。
欧阳询,陈亡入隋为太常博士,博通经史。
欧阳通,唐武则天时宰相,唐朝著名书法家,时人称其父子书法为“大小欧阳体”。
欧阳修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年更号六一居士。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、金石学家、目录学家、经学家,尤以文学成就最高,是继承唐代古文运动而有所创新的北宋文坛盟主。
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录欧阳姓氏情况:
(1)收入了欧阳姓历代名人96名,占总名人数的0.21%,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九十三位;
(2)欧阳姓的著名文学家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.24%,排在并列第八十八位;
(3)欧阳姓的著名医学家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.1%,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七位;
(4)欧阳姓的著名美术家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.08%,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七位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